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评估工具
1.3.1 诊断性评估工具
1.3.2 手势评估
表1 手势评估的标准化流程和内容Table 1 Standardized process and content of gesture assessment |
| 流 程 | 内 容 |
|---|---|
| 评估前准备 | 创造愉快和谐的气氛,进入实验室后,让儿童自由玩耍,适应房间。待儿童消除了紧张、认生的情绪后,邀请儿童就座,医师坐在儿童的正对面,家长坐在儿童的右边。告知家长“我要与儿童完成一系列的小游戏,请您在旁边观看,如果需要您的帮助,我会教您。我想看看,在没有您的引导和干涉的情况下,儿童会如何表现。谢谢。”,正式开始评估并开始录像 |
| 吹泡泡 | 1.拿出泡泡罐,放在儿童前方约50 cm处,看儿童是否注意到泡泡罐 2.持续吹泡泡5 s,看儿童是否注意泡泡 3.设置主动表达需求的情景:关紧盖子,放在桌子上,让儿童看见,等待儿童主动要求再吹泡泡 4.设置被动表达需求的情景:吹泡泡,然后举起泡泡罐,使儿童看见但无法接触,问“要不要”,等待儿童回应 5.设置主动表达分享/展示的情景:吹泡泡,然后对儿童笑,同时把目光在泡泡和儿童之间切换,让儿童注意泡泡,等待儿童主动分享或展示 6.设置被动表达分享/展示的情景:吹泡泡,目光在泡泡和儿童之间切换,笑着问“泡泡在哪里”,等待儿童回应 |
| 吹气球 | 1.夸张地缓慢地吹开1个气球,捏紧气球嘴部,防止漏气,拿到儿童面前,让儿童接触气球,然后说“1,2,3,飞了”;放开气球,看儿童是否注意到气球 2.设置主动表达需求的情景:找到气球,再次吹开,说“1,2,3,飞了”,放开气球,使气球在房间内飞行一段距离,最后落在孩子视线内,等待儿童拾起气球主动要求再次吹气球 3.设置被动表达需求的情景:举起气球,使儿童看见但无法接触,问“要不要”,等待儿童回应 4.设置主动分享/展示的情景:吹开气球,说“1,2,3”,放开气球,使气球在房间内飞行一段距离,最后落在儿童视线内。对儿童笑,并把目光在气球和儿童之间切换,让儿童注意气球,等待儿童主动分享或展示 5.设置被动分享/展示的情景: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说“1,2,3”,然后放开气球,使气球在房间内飞行一段距离,最后落在儿童视线内,问“气球在哪里”,等待儿童回应 |
| 吃零食 | 1.让儿童坐到桌前,说“现在是吃零食时间啦” 2.设置主动表达需求的情景:把儿童喜欢吃的2种食物分别放在2个透明的盒子里,说“我有饼干和薯片”,每种给儿童吃1个,然后关紧盖子,放在桌子上,让儿童看见,等待儿童主动要求 3.设置被动表达需求的情景:打开盖子,把盒子举高,使儿童看见但无法接触,问“你要哪一个?”或问“要不要吃饼干?”,等待儿童回应 4.设置主动分享/展示的情景:在盖子上放2份零食并递给儿童,等待儿童主动分享零食 5.设置被动分享/展示的情景:在盖子上放2份零食并递给儿童,问“我也好想吃,可以给我吃吗”,等待儿童回应 |
| 结束 | 收拾东西,笑着说“小朋友,结束了,再见”,等待儿童回应 |
| 注意事项 | 每个社交情境下的每个沟通机会,均设置3 s等待时间,若孩子出现正确的回应,则进入下一个沟通机会或下一个社交情境;若孩子没有反应,则再次重复,重复次数不超过3次 |
1.3.3 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第2版
1.3.4 汉语沟通发展量表
1.4 手势编码
1.4.1 编码方式
表2 目标手势定义Table 2 Definition of target gestures |
| 名 称 | 定 义 |
|---|---|
| 伸手 | 在最小化的身体位移情况下,伸出手或手臂,想要去拿一个够不着的东西;如果伸手同时,通过移动躯体来努力获得,则不记录 |
| 点头 | 头部上下运动,常用于表示“好”“要”“可以”“同意”打招呼”等意思 |
| 摇头 | 头部左右摇动,常用于表示“不要”“不要”“不可以”“不同意”“拒绝”等意思 |
| 指物 | 伸出食指,其余四指内收,食指指向某个对象 |
| 给 | 把手里的某个物件朝向他人放下,或把手里的物件直接放至他人手掌上 |
| 展示 | 朝向他人举起某个物件,且相对静止地呈现该物件1~2 s或者挥动该物件,目的仅仅是让对方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物件,而不是需求帮助 |
| 张开手掌 | 张开手掌,掌心朝上,想要从他人那里得到一个够不着的东西 |
| 拉人 | 接触对方的手、手臂、躯干等身体部位或者衣服,并向自己的方向拉动,目的是引起别人的注意 |
| 拍人 | 用手轻拍他人手、手臂或躯干等身体部位,目的是引起他人的注意,不是攻击行为 |
| 推开 | 手向外推离自己,可以接触或不接触物体或他人,目的是告诉他人“不要”“不好”等拒绝的意思 |
| 举手要抱 | 朝向他人举起双手,目的是想被对方抱起 |
| 鼓掌 | 两个手掌互相拍击,常表示“开心”“很棒”等意思 |
| 挥手再见 | 手掌或整个手臂左右摇动,意思为“再见” |
| 招手 | 手掌上下摆动,目的是引起他人注意并让他人靠近自己 |
| 飞吻 | 手掌展开,放在嘴唇上,然后手掌离开嘴唇,伸向对方,多为“再见”“打招呼”的意思 |
| 比“嘘” | 伸出食指,放在嘴唇上,并发出“嘘”的声音,目的是让对方保持安静 |
| 摇手 | 手掌或整个手臂左右摆动,意思为“不要”“不好”等拒绝的意思 |
| 摊手 | 双手手掌打开,掌心朝上,表示“没有”的意思 |
| 比“耶” | 伸出食指和中指,其余三指内收,通常表示“成功”“很棒”等意思 |
| 竖起大拇指 | 伸出大拇指,其余四指内收,通常表示“很棒”的意思 |
| 具象性手势 | 通过手和身体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述对象的特质、属性或描述某动作[3],如挥动手臂表示“鸟”,用双手的距离比划一个物体的长度,举高手来表示“高”等 |
| 其他手势 | 其他用于与他人沟通的手部动作 |
1.4.2 编码手势的沟通功能
1.4.3 编码手势的整合能力
1.4.4 编码信度
1.4.5 手势的研究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干预前后的变化
2.1.1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干预前后的手势变化
表3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干预前后手势频率和手势比例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gesture frequency and gesture ratio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 项 目 | 分类 | 观察结果 | Z/t值 | P值 | |
|---|---|---|---|---|---|
| 干预前(n=24) | 干预后(n=24) | ||||
| 数量 | 手势总频率 | 21.47(11.01) | 22.14(17.71) | -0.914a | 0.361 |
| 沟通功能 | BR手势频率 | 16.16±4.91 | 19.36±8.84 | -2.035b | 0.054 |
| SI手势频率 | 3.02(3.61) | 2.91(3.83) | -1.029a | 0.304 | |
| JA手势频率 | 1.84(3.13) | 1.65(3.69) | -0.161a | 0.872 | |
| BR手势比例/% | 76.75±16.55 | 78.62±11.52 | -0.597b | 0.556 | |
| SI手势比例/% | 12.75±9.15 | 12.96±8.02 | -0.084b | 0.934 | |
| JA手势比例/% | 7.71(14.76) | 7.04(13.72) | -0.915a | 0.360 | |
| 整合能力 | 无整合语音手势频率 | 8.42(6.47) | 8.02(5.66) | -0.114a | 0.909 |
| 整合语音手势频率 | 10.28(10.69) | 11.11(17.22) | -0.371a | 0.710 | |
| 无整合眼神手势频率 | 11.40±4.76 | 14.48±6.38 | -1.964b | 0.062 | |
| 整合眼神手势频率 | 9.57(13.02) | 7.63(11.53) | -0.471a | 0.637 | |
| 无整合语音手势比例/% | 45.60±20.49 | 46.15±24.03 | -0.097b | 0.923 | |
| 整合语音手势比例/% | 54.40±20.47 | 53.85±24.03 | 0.100b | 0.922 | |
| 无整合眼神手势比例/% | 53.10(34.64) | 62.92(21.24) | -1.600a | 0.110 | |
| 整合眼神手势比例/% | 46.90(34.64) | 37.09(21.24) | -1.600a | 0.110 | |
注:BR为行为管理,SI为社交互动,JA为共同注意;手势频率是以不同维度手势的数量分别除以视频长度(s),再乘以600所获得的每10分钟的手势数量,手势比例指各维度手势数量占手势总数量的比例;a为Z值,b为t值。 |
2.1.2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干预前后的ABAS-Ⅱ和CDI分值变化
表4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干预前后ABAS-Ⅱ、CDI分值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ABAS-Ⅱ and CDI scores in ASD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 量 表 | 分类 | 评分结果/分 | t/Z值 | P值 | |
|---|---|---|---|---|---|
| 干预前(n=24) | 干预后(n=24) | ||||
| ABAS-Ⅱ | 社会技能领域 | 32.54±15.63 | 52.04±21.40 | -5.850a | <0.001 |
| 概念技能领域 | 52.79±27.38 | 88.38±39.34 | -5.548a | <0.001 | |
| 实用技能领域 | 88.50(50.00) | 124.00(74.50) | -4.045b | <0.001 | |
| 总分 | 202.79±79.26 | 310.75±106.75 | -6.771a | <0.001 | |
| CDI | 总分 | 146.00(287.75) | 375.50(580.50) | -3.263b | 0.001 |
注:ABAS-Ⅱ为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第2版,CDI为汉语沟通发展量表;a为t值,b为Z值。 |
2.2 手势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疗效的预测作用
2.2.1 手势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前后社交能力变化的预测作用
表5 手势预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前后社交能力变化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Table 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gestures predicting changes in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ldren with AS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 参 数 | B值 | 标准误差 | β值 | t值 | P值 | VIF值 | R2值 | F检验a | D-W值 |
|---|---|---|---|---|---|---|---|---|---|
| 常量 | 17.280 | 15.822 | 1.092 | 0.288 | 0.443 | F=5.305 P=0.007 | 1.911 | ||
| 干预前整合眼神手势频率 | 1.565 | 0.405 | 0.717 | 3.861 | <0.001 | 1.237 | |||
| 年龄 | -0.014 | 0.406 | -0.006 | -0.034 | 0.973 | 1.039 | |||
| 干预前ABAS-Ⅱ社会技能领域分值 | -0.409 | 0.191 | -0.392 | -2.148 | 0.044 | 1.196 |
注:VIF为方差膨胀因子,ABAS-Ⅱ为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第2版;a组间自由度为3,组内自由度为20。 |
2.2.2 手势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前后适应性行为变化的预测作用
表6 手势预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前后适应性行为变化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Table 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gesture prediction for adaptive behavior changes in ASD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 参 数 | B值 | 标准误差 | β值 | t值 | P值 | VIF值 | R2值 | F检验a | D-W值 |
|---|---|---|---|---|---|---|---|---|---|
| 常量 | 95.529 | 77.377 | 1.235 | 0.231 | 0.405 | F=4.539 P=0.014 | 1.980 | ||
| 干预前整合眼神手势频率 | 7.331 | 2.048 | 0.702 | 3.579 | 0.002 | 1.292 | |||
| 年龄 | 0.355 | 2.053 | 0.031 | 0.173 | 0.865 | 1.084 | |||
| 干预前ABAS-Ⅱ总分 | -0.369 | 0.191 | -0.374 | -1.930 | 0.068 | 1.265 |
注:VIF为方差膨胀因子,ABAS-Ⅱ为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第2版;a组间自由度为3,组内自由度为20。 |
2.2.3 手势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前后言语表达水平变化的预测作用
表7 手势预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前后言语表达水平变化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Table 7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gesture prediction for changes in speech expression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AS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 参 数 | B值 | 标准误差 | β值 | t值 | P值 | VIF值 | R2值 | F检验a | D-W值 |
|---|---|---|---|---|---|---|---|---|---|
| 常量 | 137.554 | 293.922 | 0.468 | 0.645 | 0.524 | F=7.331 P=0.002 | 2.334 | ||
| 干预前手势总频率 | 17.089 | 5.039 | 0.581 | 3.391 | 0.003 | 1.234 | |||
| 年龄 | -7.870 | 7.338 | -0.210 | -1.073 | 0.269 | 1.609 | |||
| 干预前CDI总分 | -0.322 | 0.222 | -0.280 | -1.453 | 0.162 | 1.555 |
注:VIF为方差膨胀因子,CDI为汉语沟通发展量表;a组间自由度为3,组内自由度为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