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的抗肿瘤作用在肝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方面得到验证
[11,12,13]。Qiao等(2004年)报道,人MSC的抗肿瘤发生作用是通过MSC的旁分泌作用实现的
[14]。所以本研究提取MSC的培养上清,制备MSC-CM,初步探索MSC-CM对HPV18 HeLa细胞的影响,并揭示其中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在MSC-CM的作用下,HPV18 HeLa细胞的生长受到影响,这为人脐带MSC在HPV所致的子宫颈病变以及子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同时,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持续数年的HPV慢性感染密切相关
[14]。研究显示,HPV诱导子宫颈癌的中心环节就是E6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p53的失活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主要原因
[15]。Chen等(2014年)研究显示,HPV的遗传序列整合入子宫颈上皮细胞后,HPV 编码的E6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从而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增加,阻碍细胞的自发性凋亡,最终导致细胞永生化
[17]。除此之外,Bcl-2蛋白家族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cl-2蛋白家族主要通过改变线粒体外膜通透性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在Bcl-2家族中,Bax通过寡聚化在线粒体外膜形成孔道,改变线粒体的通透性,使线粒体内容物释放,引发细胞内Caspase级联反应,如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后,可与Caspase-9组成凋亡体,使Caspase-3的表达上调,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因此Caspase-3、Caspase-9和Bax基因也被称为促凋亡基因,然而Bcl-2则可阻断上述通路,抑制Bax的促凋亡进程,Bcl-2也因此被称为抗凋亡基因
[16]。本研究通过qRT-PCR实验证实,MSC能有效上调p53、Caspase-3、Caspase-9和Bax等促凋亡基因的表达,而且有效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HPV18 HeLa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