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附12例报告

陈美兰;曾 勉

新医学 ›› 2009, Vol. 40 ›› Issue (7) : 471.

新医学 ›› 2009, Vol. 40 ›› Issue (7) : 471.
论著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附12例报告

  • 陈美兰;曾 勉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目的:探讨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12例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与结论:12例中,发热10例(83%)。累及神经系统9例(75%),呼吸系统8例(67%),肾脏8例(67%),心脏7例(58%),皮肤5例(42%)。支气管哮喘4例(33%),均发生在血管炎前期,从哮喘到进入血管炎期的中位时间为4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增高10例(83%),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9例(75%),IgE升高9例(7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3例(25%,均同时合并肾脏损害)。确诊为CSS之前误诊为哮喘4例。12例患者共行20例次病理活检,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1例次(55%),肉芽肿5例次(25%),血管炎2例次(10%),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坏死性血管炎1例次(5%),正常1例次(5%)。12例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有效率达92%。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常有多系统受累,哮喘多发生在血管炎前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者多合并肾脏损害,采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良好。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陈美兰;曾 勉.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附12例报告
[J]. 新医学, 2009, 40(7): 471

714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