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 全选
    |
    述评
  • 吴芳;马虹
    . 2013, 44(6): 3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杨春华;陈雪霞;谢文锋;陈丽;郑东华;丁玉伟
    . 2013, 44(6): 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性的供体的短缺已成为影响器官移植的瓶颈,该文对器官捐献的分类和国内外现状、特别是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脑死亡器官捐献 (DBD)的国内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对DBD供体的病理生理变化、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维护方法做了一个简要的综述。希望能为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开展和器官移植事业的顺利发展带来一点帮助。
  • 临床研究论著
  • 段超;王斌;梁霜;刘旭斌;杨峥 ;张明辉;张文辉;余俐
    . 2013, 44(6): 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和8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反映肿瘤增殖的指标Ki-67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进一步验证骨桥蛋白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3.4%,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免疫蛋白印迹示骨桥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骨桥蛋白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r =0.393,P <0.01)。随着子宫内膜样腺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P均<0.01)。Log-rank 生存分析显示骨桥蛋白高表达的患者生存率较低(P<0.05)。结论: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表达,并参与了肿瘤增殖及影响患者预后,有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 温机智;韩晓燕;卫洪波;陆慧琼;张富程
    . 2013, 44(6):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叉头框F1基因(FOXF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62例结肠癌标本中FOX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癌标本中FOXF1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FOXF1基因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FOX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4.5%(40/62),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8%(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组中FOXF1甲基化率为82.6%(19/23),高于高中分化组的53.8%(2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FOXF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为1.453±0.385,显著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的3.648±1.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FOXF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FOXF1基因mRNA表达呈负相关(rs =-0.438, P<0.01)。结论:FOXF1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下调是结肠癌中的频发分子事件;也是导致FOXF1基因mRNA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FOXF1基因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患者中甲基化率不同,提示FOXF1基因甲基化状态有可能成为评价结肠癌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FOXF1基因也可能成为结肠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 李敏;高庆春;杜凤其;李现亮;高宝荣;陈谋珠
    . 2013, 44(6): 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周内血清CR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的动态变化,以期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6例(卒中组)及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00例(非卒中组)为研究对象,均于发病后24 h、48 h、2周、4周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4 ml进行血糖、血清CRP及IRI检测,比较两组间各时点血清CRP及IRI水平、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清CRP及IRI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CRP及IRI均在发病48 h时点达到顶峰,随后逐渐降低至基线以下;卒中组发病24 h、48 h、2周的血清CRP均高于非卒中组(P<0.05),至4周时则与非卒中组无差异(P > 0.05);卒中组发病24 h、48 h、2周、4周4个时点血清IRI均高于非卒中组(P<0.05)。卒中组中面积梗塞组、大面积梗塞组发病的前3个时点血清CRP均高于小面积梗塞组(P<0.05),但第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面积梗塞组、大面积梗塞组4个时点血清IRI均高于小面积梗塞组(P<0.05)。3个梗塞面积亚组的血清CRP水平及IRI水平的变化情况基本类似,但IRI水平时效性较长。结论: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周内,血清CRP与IRI均可作为评估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但CRP不适宜作为一个长期观察的指标,相反血清IRI可作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监测指标之一。
  • 聂劼;付建军;洪文彬
    . 2013, 44(6): 3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疗程6个月,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24 h收缩压的变异性和舒张压的变异性、日间收缩压的变异性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夜间收缩压的变异性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 李颖如;樊静;蒋晓春;苏金媚
    . 2013, 44(6): 3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胆道造影(USC)新技术在评估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的患者15例,留置T管的患者16例]经引流管注射SonoVue行USC。以手术、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或T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各类病变的胆管超声造影表现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5例PTCD置管患者均清晰显示胆管树结构,16例经T管造影3例梗阻患者可显示胆管树结构,13例下段通畅患者三级胆管未能显示。行USC对胆道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的18例患者,与PTC或T管造影对照,符合率均为100%(18/18)。常规超声检查判断胆道梗阻病因的总符合率为61%(11/18),对于下段胆总管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46%(6/13),两组胆道梗阻病因的总符合率、下段胆总管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9,=9.58,P均﹤0.01)。结论:USC作为一种新的胆管造影方法,简便有效,对于梗阻性胆道疾病的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PTC或T管造影,优于常规超声。
  • 陈迪;吴舜
    . 2013, 44(6): 3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东与广西交界地区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和特点,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用粉尘螨皮肤点刺试剂对两广交界地区1 08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检测。结果:1 088例患者均完成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67.3%(732/1 088)。4~15岁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79.8%(213/267),16~30岁组阳性率为72.6%(201/277),31~45岁组的阳性率为57.3%(172/302),46~60岁组的阳性率为59.9%(145/242)。4~30岁者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于31~60岁者(P<0.05)。各年龄段患者的过敏原谱较一致,以粉尘螨(68.7%)和户尘螨(66.9%)为代表的尘螨是各过敏原中阳性率最高的,蟑螂(21.5%)次之;海虾(10.7%)、海蟹(18.2%)等海产品过敏原阳性率相对较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或结膜炎的患者,与单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谱相似。结论:两广交界地区过敏性疾病中以尘螨为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多重过敏原过敏性疾病具有可行性;本地区人群由摄入海河鲜引起的致敏现象较常见。
  • 龚桦;朱斯平;龚向明
    . 2013, 44(6): 3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广泛性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及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术后胬肉复发率。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94例(229眼),单纯广泛胬肉切除术(A组)38例(44眼),广泛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156例(185眼)。随访时间最短一年。观察术后胬肉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A组术后8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18.2%,均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B组术后11眼复发,复发率为5.9%,发生于术后4~6个月6眼,7~12个月5眼。术后并发症有羊膜下积血2眼,未发生羊膜溶解、术后感染及睑球黏连等并发症。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1)。结论:广泛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有效降低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
  • 李婵秀;肖峰;梁焕友
    . 2013, 44(6): 3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含NovaMin颗粒牙膏、iBOND自酸蚀黏接剂和氟化钠甘油等三种非充填方法治疗由浅型楔状缺损引起的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浅型楔状缺损引起的牙本质过敏症的患者131例共508颗牙,患者随机分为NovaMin颗粒牙膏组(A组,43例171颗牙)、iBOND 自酸蚀黏接剂组(B组,43例163颗牙)、氟化钠甘油组(C组,45例174 颗牙)。三组分别采用含NovaMin颗粒牙膏、iBOND自酸蚀黏接剂和氟化钠甘油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即刻、4周和1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1.8%、88.3%和80.1%,B组93.8%、87.8%和78.7%,C组69.5%、62.6%和59.7%。A、B组在各时点的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 (P<0.05),A、B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NovaMin颗粒牙膏和iBOND自酸蚀黏接剂治疗因浅型楔状缺损所引起的牙本质过敏症,短期效果显著。
  • 董文君;董芳辉;胡三莲;钱会娟
    . 2013, 44(6): 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的镇痛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B组)和对照组,3组例数分别为 35、36、34例。观察组A患者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宣教,术中接受静脉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 mg和关节腔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 mg;观察组B患者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宣教,术中接受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样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以及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 mg。观察组(A、B组)术后均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塞来昔布(西乐葆),并予指导行功能锻炼。对照组术中行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 mg和术后使用静脉自控式镇痛泵48 h、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塞来昔布,并予指导行功能锻炼,比较各组镇痛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静息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B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康复不依从率较对照组低,但比较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多模式镇痛,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 韩卫东;靳松;黄爱军;彭建强
    . 2013, 44(6):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植入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技术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3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侧入路截除横突显露前方骨折椎体,从侧方清除前中柱移位骨折碎块。行椎管扩大减压成形后,从椎体侧方置入填塞自体松质骨的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骨折椎邻近上下节段椎体,椎板及横突间植骨融合。记录每例患者不同时期的前侧脊柱高度、脊柱后凸畸形程度、椎管内占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康复顺利,无局部疼痛和椎体活动受限。骨折椎椎体高度术前压缩(51.0±22.5)%,术后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6.0±5.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管内压迫完全解除,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没有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病例。神经功能按ASIA 神经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定,A级1例,B级2例,C 级2例,D级6例,E级22例。无发生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经后侧入路植入钛网重建前中柱技术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中有较高临床价值。
  • 基础研究论著
  • 兰绍阳;陈其奎;于涛
    . 2013, 44(6): 4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是否有助于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肠上皮细胞分化。方法:用PI3K信号通道抑制剂LY 294002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干细胞PI3K下游分子GSK3β及其活性磷酸化分子GSK3βs9的表达;以定量PCR检测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第5日细胞各胚层标志基因的表达和分化第11日细胞移植瘤肠上皮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并与不加LY 294002对照组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LY 294002组和对照组GSK3βS9/GSK3β灰度比值为0.018±0.005和 0.818±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Y294002组分化第5日细胞Cxcr4、Sox17、Sox9、TBX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318±2.216、22.154±4.166、9.466±1.238、2.351±0.314,高于对照组(6.142±1.012、6.232±1.307、3.988±0.978、0.823±0.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组移植瘤Villin、FABP2、Lyz、ChA、Lgr5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4.422±1.233、4.362±0.897、4.405±1.004、4.877±0.727、7.318±1.5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PI3K信号通路能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肠上皮细胞分化。
  • 刘宏霞;梁华;许婧;徐芬;袁丁;严晋华;翁建平
    . 2013, 44(6):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人PNPLA3基因不同长度的上游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裁体,在LO2细胞中比较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活性,为研究PNPLA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对PNPLA3基因5’侧翼区约1400个碱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转录调控区域;利用PCR及酶切方法,以人外周血中全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不同长度的PNPLA3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分别构建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瞬时转染LO2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利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PNPLA3基因主要转录调控区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 成功构建5段不同长度的PNPLA3基因上游启动子区的报告载体;在LO2细胞内启动子活性随片段长度变化,表现为当PNPLA3启动子片段从-1015截短到-647,从-647截短至-553,从-553截短至-333时活性变化不大,而从-333截短至-8时活性显著下降(P<0.05);Match分析显示-333~-8片段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 初步判断-333~-8区是PNPLA3基因的主要转录调控区。
  • 马芹颖;王彦永;马晓伟;王铭维
    . 2013, 44(6): 4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8 (SAMP8)增龄性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及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等老化特征。方法:用Morris水迷宫评测2、7和12月龄SAMP8和抗衰老系列小鼠1(SAMR1)小鼠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利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月龄SAMP8和SAMR1小鼠海马区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利用透射电镜观察SAMP8和SAMR1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SAMR1小鼠相比,7、12月龄的SAMP8小鼠出现明显学习、记忆功能下降(P均<0.05)。7、12月龄SAMP8小鼠的海马和皮质区Tau [pS19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透射电镜观察示7月龄SAMP8小鼠与对照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内细胞核出现线粒体轻度肿胀、脊和膜轻度消失,内质网肿胀;12月龄的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出现胞浆空泡化,核质边移,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在胞浆和轴突内可见大量的致密物。结论:SAMP8小鼠在7和12月龄时表现出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并且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相应改变,表现出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变特征,是优质的快速脑老化动物模型。
  • 刘汝青;邓雪清;刑秀梅;魏青
    . 2013, 44(6):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广东省大宝山矿区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对人永生化的肝细胞株LO2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重金属联合暴露的毒作用机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方法: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大宝山矿区水样。水样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水样对LO2细胞的毒性。结果:各水样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以尾矿水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锰、铜、锌、镍。尾矿水水样对LO2细胞毒性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其余水样对LO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大宝山矿区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尾矿水对LO2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提示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降低大宝山矿区水源,尤其是尾矿水的重金属污染。
  • 王亚峰;陈斌;杨安力;陈东;梁力建;周奇
    . 2013, 44(6): 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外引流减黄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肝再生能力的影响以及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将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各15例。另选资料匹配的10例行肝血管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以及肝细胞DNA含量(Feulgen染色,PU值),并检测肝组织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7基因、p21基因、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 3组PCNA LI均有差别(F=17.39,P<0.01),减黄组PCNA LI较未减黄组高(P=0.013),未减黄组PCNA LI较对照组高(P=0.000)。PU值变化情况与PCNA LI相似。3组肝组织Cyclin D1 mRNA/GAPDH mRN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9,P<0.01),减黄组较未减黄组高(P=0.029),未减黄组较对照组高(P=0.003)。3组肝组织p27 mRNA/GAPDH mRN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03,P<0.05),减黄组较未减黄组低(P=0.031),未减黄组较对照组低(P=0.014)。3组HG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40,P<0.05),非减黄组肝细胞HGF较对照组高(P=0.000),而非减黄组与减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p21在各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作为一种肝损伤因子,可以促使肝再生能力增强,而术前减黄后可进一步提高肝再生的能力。Cyclin D1、p27、TGF-β1在减黄促进肝再生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p21可能不参与此调控。
  • 刘伟才
    . 2013, 44(6): 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二氯乙酸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二氯乙酸对其进行处理后,测定不同作用时间下的相关指标,包括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家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的表达。结果:二氯乙酸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937细胞生长。二氯乙酸处理24 h后,U937细胞ROS生成明显增多,伴细胞凋亡增加明显(P均<0.05)。结论:二氯乙酸可以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细胞的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代谢途径改变导致的ROS增加有关。
  • 综合病例报告
  • 缪惠标;陶力;田虹
    . 2013, 44(6): 4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蓝色橡皮大疱痣综合征(BRBNS)是一种罕见的原因尚不明确的疾病,特点为全身多发静脉畸形病灶。该文报道1例34岁女性,发现全身皮肤多发蓝紫色肿物20余年,反复黑便及鲜血便2年,并因严重贫血需长期输血治疗。全腹CT平扫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子宫、盆腔内及臀大肌内大量结节状病灶,血管造影显示病灶为静脉畸形。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显示全消化道共约150余处大小不一静脉畸形病灶并多发性出血。治疗包括半流和精细软食,补铁,沙利度胺(反应停)维持治疗,患者血红蛋白由56 g/L升至102 g/L并维持于该水平,未再出现显性出血,随诊2年病情稳定,后死于肾盂肾炎败血症。全身如此大量的病灶特别是大量胃肠道病灶在已有的BRBNS文献报道中尚属罕见,且对于多病灶出血,可试用沙利度胺(反应停)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