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15
  

  • 全选
    |
    智能医疗专题:专家论坛
  • 罗颖欣, 陈洁莹, 许晶莹, 黄泽萍
    新医学. 2025, 56(7): 629-637.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足月引产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药物或球囊等其他方法,通过人为干预启动产程,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引产过程中,宫颈条件不成熟是导致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Bishop评分虽广泛应用于宫颈成熟度的评估,但其主观性强,难以提供准确的预测。二维、三维超声测量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此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图像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宫颈成熟度和引产结局的预测准确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超声技术逐渐成为评估宫颈成熟状态和预测引产成功率的重要工具。文章系统总结了多模态超声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足月引产分娩结局、分娩时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智能医疗专题:论著
  • 郝兆虎, 赵小莹, 姚俊鑫, 徐荣, 祁晓宇, 邵海琳
    新医学. 2025, 56(7): 638-644.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真实临床场景下人工智能(AI)辅助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在糖尿病眼底病变(DR)筛查中的效率,及其诊断与眼科医师结论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以2018年10月至2024年1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接受免散瞳眼底检查的14 3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免散瞳检查与AI结合后眼底病变筛查情况及对免散瞳获取的眼底照片,通过加权Kappa检验评估AI系统与眼科专家诊断一致性,并分析筛查失败原因。结果 DR总检出率为21.4%(3 056/14 305),其中病程<1年患者DR阳性率达17.2%。AI系统与眼科专家诊断总体一致性Kappa=0.817(95%CI 0.797~0.838,P < 0.001),对中度以上DR识别灵敏度97.3%、特异度95.9%。2023年9月至2024年12月筛查失败率3.7%(115/3 085),主要原因为瞳孔小(70.4%)及白内障等导致介质不清(24.3%)。结论 在内分泌诊区设置免散瞳眼底检查可促进DR早期筛查,AI辅助免散瞳筛查在真实临床场景中展现出良好效能。

  • 张伟娜, 钟李长, 师琳, 来金玉, 陈杰桓, 谷丽萍
    新医学. 2025, 56(7): 645-653.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外周血miRNA-34a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NAC)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能力。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NAC的93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53例,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中miRNA-34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yradiomics软件从术前超声图像中提取107个影像组学特征。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Z-score归一化处理及LASSO回归分析后,筛选出5个关键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基于miRNA-34a的临床模型、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以及结合两者的联合模型,并通过K近邻算法(KNN)分类器进行诊断性能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CR组miRNA-34a表达水平高于Non-pCR组(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miRNA-34a表达水平升高是乳腺癌 NAC患者pCR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5)。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787(95%CI 0.547~1.000)和0.764(95%CI 0.640~0.888),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0.806(95%CI 0.605~1.000)和0.806(95%CI 0.711~0.901),联合模型的AUC提高至0.875(95%CI 0.712~1.000)和0.875(95%CI 0.792~0.95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性能优于单一临床模型(P = 0.015)。决策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通过整合miRNA-34a表达水平与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患者NAC后pCR的预测能力,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分子标志物之间具有潜在生物学关联,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工具和理论依据。

  • 智能医疗专题:综述
  • 郑阳山, 赵天峰, 石照辉
    新医学. 2025, 56(7): 654-662.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呼吸(MB)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呼吸方式,长时间MB可能导致诸多健康问题,尤其对儿童牙颌面、言语及神经等的发育不利。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智慧医疗技术逐步应用于MB的诊断与治疗,展现了现代技术在MB的早期筛查、治疗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文章回顾近年来的文献,深入阐述智能化技术在MB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以期更充分地认识MB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打破学科边界,开展广泛的“医工结合”研究,造福更多的MB儿童。

  • 专家论坛
  • 邢纪斌, 李响, 程楠, 方莉, 周少丽
    新医学. 2025, 56(7): 663-669.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4-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高,困扰着广大女性身心健康。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更年期的激素水平变化是导致人体多个系统症状和全身不适的主要原因。目前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激素替代治疗,但激素替代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更年期患者。近年研究显示,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卒中和乳腺癌的风险。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调控交感神经网络,发挥抑制过度的应激、抗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等领域。随着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研究的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更年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是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 李海凤, 谭东林, 林维真, 纪燕英, 郑瑾玥, 邵春奎, 陈健宁
    新医学. 2025, 56(7): 670-677.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4-0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中伴有嗜酸细胞形态特征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2019年11月至2024年12月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包括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酸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这组疾病的细针穿刺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总结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共纳入55例患者的56份标本,其中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2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21例为嗜酸细胞腺瘤、1例为嗜酸细胞癌),桥本甲状腺炎17例,甲状腺髓样癌10例(11份标本),嗜酸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6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嗜酸细胞局部形成多簇状聚集或呈大片状或小梁状分布的趋势,几乎看不到相对正常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及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部分标本出现毛细血管在细胞间穿越现象,部分病例的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呈现镶嵌似的相互推挤式排列。桥本甲状腺炎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细胞,较多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及生发中心片段,少数标本有良性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细胞呈松散或失黏附的单个散在或小簇状,细胞形态多样,细胞核呈粉尘状/胡椒盐样,亦可见小核仁及核内包涵体,细胞蜡块中的肿瘤细胞散在或呈巢团状分布。嗜酸细胞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量偏丰富,细胞呈单个散在、平铺片状或小簇状,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核膜不规则,核浆比失调。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伴有嗜酸细胞形态特征的甲状腺结节。嗜酸细胞呈大片或小梁状排列提示为嗜酸细胞肿瘤,毛细血管在嗜酸细胞间出现穿越现象对嗜酸细胞肿瘤更具诊断价值。当出现较多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时,需结合临床血清学及影像学,判断是否为桥本甲状腺炎。肿瘤细胞失黏附及粉尘状/胡椒盐样核提示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酸细胞的细胞核非典型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要点。

  • 阮班银, 李佳乐, 程梦晗, 陈胜依, 潘悦, 张苗
    新医学. 2025, 56(7): 678-684.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学龄儿童最大握力现况及握力与血压的相关性,从而丰富儿童肌肉健康与心血管代谢的关联证据。方法 2023年1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十堰市1 242名7~13岁小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体重)、腰围、握力、血压等指标测量。对儿童最大握力现况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握力与血压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握力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结果 7~13岁儿童握力与血压均呈正相关(均P < 0.05)。以体重标准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无论男女超重/肥胖组的握力均大于非超重/肥胖组(均P <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节年龄、体重指数、腰围后,在男童中握力与血压偏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P < 0.05),女童中无明显关联。结论 学龄儿童握力与血压呈正相关,握力的增加与男童高血压风险的升高相关,但女童中并未有相同结果,提示肌肉力量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 赖培斌, 徐丽娟, 岑植华, 赵才翰, 陆英, 邹勇
    新医学. 2025, 56(7): 685-691.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4-0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7 239例急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不同患者类型、不同疾病类型中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分布,探讨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输血科急诊和住院申请备血或输血的27 239例患者,采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根据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和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分析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7 239例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为3.91%,其中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5.01% vs. 2.41%,P < 0.001);各年龄段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23.83,P < 0.001),其中年龄≤10岁儿童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9.19%,其次为20~40岁年龄段,达到5.46%。有输血史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史患者(9.07% vs.3.45%,P < 0.001)。此外,急诊内科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科室,其次分别为血液内科、产科、重症医学科和感染科。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输血史、妊娠状态、地中海贫血、甲状腺疾病、肝衰竭、重症肺炎、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 < 0.05)。结论 对于女性、有输血史、妊娠状态,疾病诊断为血小板减少、肝衰竭、肺炎、地中海贫血或甲状腺疾病患者,在血小板或红细胞输注前应高度重视血小板抗体筛检,以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及相关输血不良反应。

  • 雷必秀, 黄燕, 王朗, 黄潇乐, 张立元
    新医学. 2025, 56(7): 692-705.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8日。中文检索词包括“输尿管”“梗阻”“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外科手术”,英文检索词包括“Ureter”“Obstruction”“Robot Assisted Surgery”“Robotic Surgical Procedure”。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结果 共纳入30项研究2 3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WMD(95%CI)=-5.44(-10.64,-0.24)mL,P = 0.040]、手术时间[WMD(95%CI)=-16.47(-27.49, -5.44)min,P = 0.003]、住院时间[WMD(95%CI)=-0.55(-0.65,-0.45) d,P < 0.001]、引流管留置时间[WMD(95%CI)=-1.04(-1.67,-0.41) d,P = 0.001]、术中吻合时间[WMD(95%CI)=-11.26(-21.98,-0.54)min,P =0.040]、术中缝合时间[WMD(95%CI)=-19.72(-33.76,-5.67)min,P = 0.006]少于传统腹腔镜组,成功率[OR(95%CI)=2.42(1.36,4.32),P = 0.003]和住院费用[WMD(95%CI)=33 756.24(25 689.01,41 823.47)元, P < 0.001]高于传统腹腔镜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OR(95%CI)=0.79(0.57,1.09),P = 0.144]、二次手术率[OR(95%CI)=1.13(0.50,2.55),P = 0.762]、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WMD(95%CI)=0.00(-1.12,1.13)d,P = 0.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中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吻合时间和缝合时间,提高成功率,适合用于高难度、高要求的精细手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其费用较高。

  • 综述
  • 惠丹妮, 黄文绘, 毋莹, 韩梦洁, 陈璇羽, 薛亚娟
    新医学. 2025, 56(7): 706-714.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西医治疗在缓解AR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成效,但其局限性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目光转向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AR的发生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原则包括扶正祛邪、清热解毒以及调和阴阳等。研究表明,中医药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抑制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及调控NF-κB、MAPK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其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中医药在AR治疗中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为症状改善和复发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策略。文章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AR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优化其临床应用价值。

  • 舒政, 赵雪娜, 张梅
    新医学. 2025, 56(7): 715-722. https://doi.org/10.12464/j.issn.0253-9802.2025-0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乳腺癌内部复杂的异质性对个体化诊断、治疗和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在疾病诊断中,有创侵入性操作逐渐被无创性操作所取代,其中液体活检的问世及发展推动了临床肿瘤学领域的精准诊疗进程。液体活检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来检测肿瘤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和细胞外囊泡(EV)等体液样本。液体活检因其取样的便捷性、监测的连续性以及对个体诊疗的精确性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就近几年液体活检在乳腺癌中的进展进行介绍,并探讨液体活检相比于传统组织活检的优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