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10
  

  • 全选
    |
    述评
  • 黄 翀;张 明
    . 2010, 41(11): 7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以来已有30多年历史。但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病理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对其作一简要概述。
  • 查房选录
  • 马小莲;郑德友;张晓芳
    . 2010, 41(11): 7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孕3产1,因产后4日,发热伴乳房胀痛23 h于2007年8月27日入院。患者4日前因停经38周,腹痛8 h于本院待产, 分娩前阴道分泌物较多,产程进展顺利,产中、产后出血少,经会阴侧切分娩一活婴,外缝5针,产后予氨苄青霉素3.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2次/日,产后无明显不适,体温最高37.4℃。于产后第二日(产后18 h)强烈要求出院,出院带药:阿莫西林胶囊1盒,2片/次,3次/日,金归洗液1瓶,会阴创口冲洗1次/日。于产后第三日下午出现寒战、发热伴乳房胀痛,自测体温最高达39.0℃,无鼻塞、咽痛、咳嗽,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胀、腹痛,会阴创口无明显疼痛,就诊于本院门诊,当时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1 g/L,白细胞9.06×109/L,中性粒细胞0.84,CRP 87 mg/L,ESR 21 mm/h;体格检查:体温38.7℃,双乳房表面稍充血,可触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无波动感、压痛(+++),会阴创口表面无充血,未见异常分泌物,未及硬结,压痛(+),拟诊:急性乳腺炎,予克林霉素0.5 g静脉滴注(2次/日),丁胺卡那0.4 g静脉滴注,1次/日,乳房护理等对症处理。次日,患者乳房胀痛稍好转,仍寒战、发热, 体温最高达39.2℃,再次就诊本院,门诊拟诊“急性乳腺炎”收住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下降。既往身体健康,怀孕过程顺利,行产前检查1次,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疾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不洁性生活史及疫区接触史,无毒物及化学品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家族史无特殊。
  • 论著
  • 张在其;骆福添;陈 兵;陈 锋;公保才旦;黄 力;柯 俊;赖 欣4;李继良;李金年;林才经;刘 向;陆家韬;孟庆华;宁 哗;裴雅春;孙文会;熊悦安;张斌;赵兴吉; 欧阳文伟;陈文标;陈玮莹; 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 2010, 41(11): 7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在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中死亡最多的;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大部分,目击者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③)创伤致死是中国大中城市又一常见院前死因,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 侯红瑛;李 萍;滕奔琦;郝秀兰;范建辉
    . 2010, 41(11): 7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试产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139例实施分娩镇痛后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82例未实施分娩镇痛、因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的孕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使用缩宫素产妇所占的比例、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其中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胎方位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缩宫素产妇所占的比例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试产失败与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有关。分娩镇痛可降低胎儿窘迫的风险,但对产妇子宫收缩可能有影响,试产失败后会增加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 钟剑峰;高兴成;黄伟佳
    . 2010, 41(11): 7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显微纵向两针套叠式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梗阻性无精子症不育患者46例,分为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显微纵向两针套叠式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精管附睾端端吻合术或端侧吻合术。术后每月复查精液1次,随访配偶受孕率。结果:随访6 ~13个月,研究组从精液中检出精子18例(75%),对照组检出精子4例(18%);研究组中6例(25.0%)配偶受孕成功。对照组中1例(4.5%)配偶受孕成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纵向两针套叠式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较传统的输精管附睾端端吻合术或端侧吻合术,能够严密而准确地对合管腔,提高了输精管道复通率和配偶受孕率。
  • 张 薇;张临洪
    . 2010, 41(11): 7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49例,均予替米沙坦80 mg/d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16周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在平稳降压、有效调脂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 梁焕友;王冬梅;王 萍;吴 坚;唐 倩
    . 2010, 41(11): 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广州市12~13岁儿童患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 500名12~13岁儿童。检查全口恒牙牙冠患龋情况。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计算患龋率、龋均,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州市12~13岁儿童患龋率24.47%,龋均0.488,显著性龋均指数1.64,龋齿未充填率为75.27%。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非独生子女、每日刷牙频率≤1次、喜欢吃甜食、每周喝甜饮料频率≥1次及不喜欢吃硬物是广州市12~13岁儿童恒牙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12~13岁儿童患龋率、龋充填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大部分龋齿需要治疗;女性、非独生子女、每日刷牙≤1次,喜欢吃甜食、每周喝甜饮料≥1次,不喜欢吃硬物的儿童是龋病重点预防人群。
  • 燕王翔;陈 丹;雒 静;张宁宁;丁学强;陈 宇
    . 2010, 41(11): 7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eIF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4份舌鳞癌组织(舌癌组)、26份以舌白斑为代表的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20份正常舌黏膜组织(正常对照组)的eIF4E、p53 表达情况,并对eIF4E、p53 表达变化趋势进行一致性分析及比较。结果:eIF4E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与p53表达变化趋势一致(r =0.491,P<0.05)。eIF4E在舌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p53(P<0.01)。结论:舌癌和癌前病变组织eIF4E和p53阳性表达率较高,两者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可能可用于舌鳞癌检测。
  • 温盛霖;王 昆;程敏锋;王厚亮;郑俩荣
    . 2010, 41(11): 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个性特征和临床心理症状。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4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评定,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①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组和健康对照组EPQ的N维度分值分别为55±11、45±11,P维度分值分别为55±11、4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SCL-90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组躯体化(1.71±0.60)、抑郁(1.98±0.51)、焦虑(1.89±0.66)、恐惧(1.59±0.58)、偏执(1.79±0.63)、精神病(1.64±0.48)和其他(1.98±0.41)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组有焦虑症状者38例(90%),有抑郁症状者36例(86%)。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容易焦虑和抑郁,提示心理干预对其康复可能有重要意义。
  • 崔雪莲;张 涌;姚兴荣;李 霞
    . 2010, 41(11): 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短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慢性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重症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20 mg/d)治疗3~4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0.01)。结论:短期小剂量补充甲状腺素对治疗慢性重症CHF有效。
  • 吴瑕;孙本贵
    . 2010, 41(11): 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正常范围内的血磷浓度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 方法:将血磷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2.5~4.5 mg/dl) 的CKD患者137例按血磷水平高低分为A组 (<3.0 mg/dl)、B组 (3.0~4.0 mg/dl)、C组 (>4.0 mg/dl),采用电子束CT扫描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和二尖瓣3个心血管部位,计算各组患者钙化积分,并检测血磷、血钙、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C组患者女性患者比例、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患病率、LDL、eGFR、心血管钙化率和钙化积分高于A、B组,B组的钙化率和钙化积分明显高于A组(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钙和血磷与心血管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0.53、0.17(P均<0.05),HDL和心血管钙化积分呈负相关,r为-0.11(P<0.05)。年龄和血磷升高是促使CKD患者心血管钙化积分增高(≥125 U,中位数)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心血管钙化与年龄、血钙、血磷、HDL有关,正常范围内血磷偏高 (>4.0mg/dl) 也是其心血管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 雷水红;樊吉义;赖晓阳
    . 2010, 41(11): 7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以化学发光法测定糖链抗原19-9水平,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糖链抗原19-9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C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的关系,对糖链抗原19-9升高者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胰腺及肝胆部位病变。结果: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值为(58±25) kU/L,健康对照者为(13±8) k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链抗原19-9与空腹血糖(r=0.41,P<0.01)、GHbA1c(r=0.46,P<0.01)有相关性。CT检查发现胰腺癌2例,其中1例糖链抗原19-9水平为530 kU/L,另1例为34 kU/L;发现胃癌1例,糖链抗原19-9为50.2 kU/L。结论: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患者的糖链抗原19-9与空腹血糖及GHbA1c有关,糖链抗原19-9升高者必要时需行胰腺、胃肠道等的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 曾慧;李东晖
    . 2010, 41(11): 7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CG比率对“不明部位妊娠”(PU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PUL患者共428例,测定就诊当日及48 h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β-HCG),计算HCG比率(HCG48/HCG0),同时动态监测B超以明确诊断。结果 428例患者中正常宫内妊娠352例(82.2%),自然流产32例(7.5%),异位妊娠44例(10.3%)。其中90.1%的正常宫内妊娠者HCG比率≥2,71.9%的自然流产者HCG比率<0.87,63.6%的异位妊娠者HCG比率处于0.87~2之间。将HCG比率≥2作为正常宫内妊娠的诊断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2.1%、98.2%及71.4%;将HCG<0.87作为自然流产的判断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95.7%、57.5%、97.7%;将HCG比率位于0.87~2之间作为异位妊娠的判断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95.7%、57.5%及97.7%。结论 正常宫内妊娠者HCG比率较异位妊娠或自然流产者高,HCG比率对于协助判断PUL的妊娠部位,特别是正常宫内妊娠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 龙;黄承智;涂仁泉;肖跃林;胡平生;罗凌坚;刘振华
    . 2010, 41(11): 7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氢肾盂灌注治疗特发性血尿的疗效。方法:7例特发性血尿患者予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行肾盂内灌注过氧化氢溶液,追踪患者,观察疗效。结果:7例患者中,首次灌注后出血停止5例,后续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灌注后当日,发生轻度肾绞痛伴恶心、呕吐1例,予对症治疗,3~5 d症状缓解。无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 结论:临床初步研究表明肾盂内灌注过氧化氢溶液治疗大量特发性血尿有效、安全。
  • 王小立;任 杰;王 平
    . 2010, 41(11): 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U) 和对比增强超声造影检查(CEUS) 对精索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证实的精索扭转患者的CDU及CEUS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患者二维超声图均示睾丸前后径呈不同程度增大,不均匀内部回声,其中精索轴位偏转1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1例;CDFI示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3例,睾丸内见点状血流信号1例(与对侧无明显差异),睾丸内血流信号减少1例(周边血流信号丰富)。CDU提示为精索扭转2例,未排除精索扭转1例,附睾和(或)睾丸炎2例。5例患者CEUS均示无灌注,提示为精索扭转。结论:CDU对血流改变明显的精索扭转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于血流改变不明显的患者,及时行CEUS更有助于观察睾丸、附睾的灌注情况。
  • 罗祥美
    . 2010, 41(11): 7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边陲地区开展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乙状结肠法阴道成形术治疗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出院时人工阴道可容2指,深12~14 cm。出院后复查新阴道,见黏膜红润,可容2指,深达12~14 cm,有少量分泌物。术后有性生活史4例,患者均感觉满意。结论:乙状结肠法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疗效确切,可在边陲地区开展。
  • 刘 军;王秀英;武献峰
    . 2010, 41(11): 7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9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在不同程度慢性苯中毒患者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53例不同程度慢性苯中毒患者(轻度中毒28例,中度中毒12例,重度中毒13例)及20例健康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aspase-8、9及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aspase-8、9 mRNA表达水平在中度及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正常和轻度中毒组(P均<0.01),重度中毒组高于中度中毒组(P<0.05),而轻度中毒组和健康对照组相近(P>0.05)。Bcl-2 mRNA表达水平在中、重度中毒组均低于正常和轻度中毒组(P均<0.05),重度中毒组低于中度中毒组(P<0.05),而轻度中毒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促凋亡基因 Caspase-8、9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以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张晟春;王才友;李曦虹
    . 2010, 41(11): 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对ABO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意义。方法: 466例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接受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对其中IgG抗A(B)抗体效价≥1∶64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ABO-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466例O型RH(D)阳性孕妇中,IgG抗A(B)抗体效价1∶32或以下、1∶64、1∶128、1∶256、1∶512或以上分别有83例(18%)、123例(26%)、94例(20%)、86例(18%)、80例(17%)。O-A组、O-B组、O-AB组效价≥1∶64者分别占89%、76%、76%, O-A组效价≥1∶64者所占比例高于 O-B组及O-AB组(P<0.05),HDN发病率随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增加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夫妇血型不合O型血孕妇的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可作为ABO-HDN的筛查指标,产时应尤其密切观察A型血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做到ABO-HD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张映芬;陈尔;郝元涛;何伟玲
    . 2010, 41(11): 7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对家庭的影响,为临床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运用儿童生存质量量表体系(PedsQLTM)的家庭影响模块对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计算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分析哮喘对父母及其家庭的影响。结果 家庭影响模块总分为78.38分,父母生存质量评分中忧虑维度得分最低,为70分;家庭功能评分中家庭日常活动得分最低,为66.67分。6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哮喘儿童对父母的工作和家庭日常生活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哮喘儿童对其主要照顾者和家庭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治疗时,应重视对家长的心理帮助与支持,结合病情作好解释工作,减轻家长心理负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使哮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儿及其父母的生存质量。
  • 杨晨芸;贺 今;李芳邻;王秀英;武献峰
    . 2010, 41(11): 7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康力龙)、造血生长因子(HGF)治疗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BPAA)的疗效,并同非职业因素所致的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AA)进行比较。方法: BPAA组患者(19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治疗,以20例接受相同治疗的PAA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4~6个月的治疗后,采用Camitta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BPAA和PAA组患者达到缓解(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住院日分别为(26.84±1.62)d、(38.42±2.99)d,BPAA组短于PAA组(P<0.05)。BPAA组完全缓解率74%(14/19),部分缓解率26%(5/19);PAA组完全缓解率45%(9/20),部分缓解率55%(1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BPAA组出现恶心、腹泻4例,出现皮疹、高血压各2例;PAA组肝功能轻度异常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皮疹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不需将环孢素A减量或停药。结论: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治疗BPAA患者疗效较好,其疗效与非职业因素所致AA相似,提示其可成为BPAA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 张 恒;杨 超;王凌燕
    . 2010, 41(11): 7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讨论
  • 陆正齐
    . 2010, 41(11): 7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眩晕(Vertigo)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前庭系统、本体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在大脑皮质的统一调节下协同完成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三者任一系统发生病变,致三者的神经冲动不能在脑部协调一致时,或皮质感觉区发生病变时,即可发生眩晕,其中以前庭系统病变所致者最为常见和重要。前庭系统性眩晕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前者是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的眩晕;而后者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的病变引起的眩晕[1]。该类患者常常不知道该看什么科,而且临床医生要确定眩晕的原因和病变部位有时也相当困难。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首要的任务是仔细收集病史,根据病史中的线索,在内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精神科、骨科或眼科医师的协助下进行检查,共同寻找、确定其原发病,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下面简要谈谈中枢性眩晕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 吴子明
    . 2010, 41(11): 7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BPPV)是眩晕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约占全部患者的1/3~1/4。由于其高发性、正确诊治的重要性,使得对BPPV的研究逐渐深入,认识也随之提高。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BPPV诊治的新观点。
  • 综述
  • 张 慧;木合塔尔·霍加
    . 2010, 41(11): 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OX-2)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凋亡抑制及促进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肿瘤防治的新靶点。COX-2抑制剂在抗炎及防治肿瘤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该文阐述了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与口腔颌面部上皮性肿瘤的关系。
  • 刘 刚
    . 2010, 41(11): 7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短QT间期综合征(SQTS)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遗传性的心电失调临床综合征,以短QT间期、阵发性房颤和(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源性猝死为特征的离子通道疾病。按有无确切原因,可分为继发性SQTS和特发性SQTS。前者指QT间期暂时短于正常范围,常为一过性或可逆因素所致,如发热、低氧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交感神经兴奋、洋地黄类药物作用等。后者指通过临床检查手段未能发现原因者,QT间期持续短于正常范围,提示其原因多为固定因素或器质性病变所致。该文就特发性SQT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一综述。
  • 医疗纠纷与对策
  • 王有龙;史学红;马承严
    . 2010, 41(11): 7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于由诊疗行为失范造成的“看病贵”问题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方式,贯彻新医改方案、将“受贿罪”犯罪主体扩展至医务人员、建立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电子化监管处方、探索医检分离的机制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